400-708-1881
   产品类型

确定叶面肥的施用浓度需综合考虑叶面肥类型、作物特性、生育期、施用方式及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,核心原则是 “既保证养分有效吸收,又避免对作物产生灼伤或其他不良影响”,具体可按以下步骤和逻辑进行判断:

1. 优先遵循产品说明的推荐浓度

叶面肥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上通常会明确标注 “推荐施用浓度”“稀释倍数” 等核心信息,这是最直接、最基础的依据。不同类型叶面肥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极大(如大量元素叶面肥氮磷钾总含量可能达 50% 以上,而微量元素叶面肥单元素含量多在 1%-10%),厂家会根据成分特性和大量田间试验确定安全有效的浓度范围。

2. 结合作物种类调整浓度

不同作物的叶片结构、角质层厚度及对养分的耐受度不同,直接影响浓度适配性:

禾本科作物(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等):叶片表面角质层较厚,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耐受度相对较强,可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取中高值;

双子叶作物(番茄、黄瓜、棉花等):叶片薄、角质层较薄,且叶背气孔更多,吸收养分更快但对高浓度更敏感,需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取中低值,避免灼伤;

果树类(苹果、柑橘、葡萄等):幼嫩叶片和果实对浓度更敏感,成年叶片耐受度稍高,但整体需控制在温和区间,尤其果实膨大期避免高浓度接触果面;

敏感作物(草莓、西瓜、烟草等):对盐分、特定元素(如氯、磷)的耐受度极低,需严格按照推荐浓度的下限稀释,甚至进一步降低浓度。

3. 依据作物生育期动态调整

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和抗逆能力差异显著,浓度需随生育期灵活变化:

苗期 / 幼苗期:作物根系未发达、叶片娇嫩,对养分的需求少且耐受度低,此时应采用 “低浓度、勤施用” 的原则,浓度通常为推荐值的 70%-80%,避免烧苗;

旺盛生长期(如茎叶生长、分枝分蘖期):作物对养分需求激增,且叶片功能完善、吸收能力强,可采用推荐浓度的中值,确保养分供应;

生殖生长期(开花、坐果、灌浆期):需重点补充磷、钾及微量元素,但此时作物代谢敏感(如开花期对高氮敏感),浓度应控制在推荐值的中低值,避免因浓度过高导致落花落果;

衰老期:叶片功能衰退,吸收能力下降,可适当提高浓度(不超过推荐值上限),配合叶面肥中的腐殖酸、氨基酸等成分,延缓叶片衰老。

4. 根据施用方式微调浓度

不同施用工具的雾滴大小、附着性不同,会影响养分在叶片的沉积量,需对应调整浓度:

喷雾器(常规背负式、电动喷雾器):若雾化效果好(雾滴细小均匀),养分能更充分附着在叶片表面,浓度可略低(推荐值的 80%-90%);若雾化差(雾滴粗大),养分易集中在局部,需进一步降低浓度,避免灼伤。

飞防(无人机喷施):喷施速度快、雾滴极细,且易受风速影响,为保证养分附着和吸收,浓度可在推荐值基础上提高 10%-20%,但需提前进行小范围试验,防止因雾滴漂移导致局部浓度过高。

5. 参考环境条件灵活把控

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和耐受度,是浓度调整的重要补充:

温度:高温(高于 30℃)时,叶片蒸腾作用强,水分快速蒸发易导致叶面养分浓度骤升,引发灼伤,此时需降低浓度(推荐值的 70%-80%),并选择清晨或傍晚喷施;低温(低于 15℃)时,叶片吸收能力弱,可适当提高浓度(不超过推荐值上限),但需确保叶片无露水(露水会稀释浓度)。

湿度:空气湿度高(60%-80%)时,叶面雾滴留存时间长,吸收更充分,浓度可正常或略低;空气干燥(湿度低于 50%)时,雾滴快速干燥,易出现 “盐析” 现象(养分结晶在叶表),需降低浓度并缩短喷施间隔。

光照:强光直射下,叶片气孔可能关闭,吸收效率下降,且易加速水分蒸发导致灼伤,应避免此时喷施,浓度也需比阴天或弱光环境下略低。

6. 必须进行小范围预试验

无论上述因素如何把控,最终确定浓度前都需进行小范围预试验:选择地块中具有代表性的几株作物,按照拟定的浓度喷施,观察 24-48 小时。若叶片无发黄、焦边、卷曲等灼伤症状,且生长状态正常,则该浓度可用于大面积施用;若出现灼伤,需进一步降低浓度重复试验;若叶片无明显反应且需增强效果,可在安全范围内适当提高浓度。

核心总结

叶面肥浓度的确定是 “基础依据(产品说明)+ 变量调整(作物、生育期、方式、环境)+ 安全验证(预试验) ” 的综合过程,核心逻辑是 “宁稀勿浓”—— 低浓度虽可能影响效果,但可通过增加施用次数弥补;高浓度则易造成不可逆的灼伤,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。


菏泽笑田肥业有限公司 Heze Tian laugh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
  • / 联系方式
  • 笑田简介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扫一扫,关注更多资讯
    版权所有:菏泽笑田肥业有限公司
    技术支持:千合网络